传习录:
爱问,“先生以‘博文’为‘约礼’功夫,深思之未能得,略请开示。”
先生曰:“‘礼’字即是‘理’字。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。文之隐微不可贝者谓之理,只是一物。‘约礼’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。要此心纯是天理,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。如发见于事亲时,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;发见于事君时,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;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,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;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,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。至于作止语默,无处不然,随他发见处,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。这便是‘博学之于文’,便是‘约礼’的功夫。‘博文’即是‘惟精’。‘约礼’即是‘惟一’。
讲天理的人,注重礼节、礼仪、礼貌。讲道理的人,肯定在骨子里对他人尊重,所以以礼待人,礼的体现在对人礼貌上,做到不失礼、不失格。无理之人与无理取闹的人,是不会讲什么道理的,行为也不会存养天理,只知道自以为是,以自我为中心,只在乎自己的利益、自己的得失、自己的感受,从不理会他人的利益、他人的得失、他人的感受。更不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。那种内心黑暗中泉源出来的自私自利、自大狂妄是那么明显与刺眼。无礼就不会讲理,无义就不会讲良知。无知就会无畏,无畏就会藐视道德与法律,就会藐视一切自然规律与一切规则。看得见的“文”是因为受教育懂“理”的缘故,“理”可以用“文”来体现、表现。“文”与“理”相互彰显、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,“约礼”是用礼貌、礼节、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,这是人类心中的“天理”。“天理”是可以用言行表现出来的,是可以看到的。赡养父母能存养天理,天理在这方面就表现出来了。辅佐君主能存养天理,天理在这方面就表现出来了。身处于富贵贫贱的处境中能存养天理,天理在这方面就表现出来了。身处患难之中,荒蛮之地之中能存养天理,天理在这方面就表现出来了。管理者有所作为时,要讲天理,把企业治理得蒸蒸日上,让员工、消费者、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受益,天理就彰显出来了。管理者无所事事时,要讲天理,把企业中擅长于管理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举荐上位,让这些人才来治理好企业,天理就彰显出来了。管理者与人交谈时,要讲天理,要弘扬正能量,主张真、善、美,支持正义与符合法律法规的举动,天理就彰显出来了。管理者处于静默时,要反省自身,要反思自己的言行符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,符不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,符不符内心良知的要求,天理就彰显出来了。无知不可怕,但怕自己无知还沾沾自喜;无畏不可怕,但怕自己触犯法律法规、损害与侵犯国家、社会、他人的利益而乐不可支。无知到有知,是因为内心愿意受教育,愿意主动学习的缘故。从有知到先知,是因为知识渊博、终生学习,并且了解与知晓各种自然规律、社会规则的缘故。突破无知的限制在于学习,学习是进步的阶梯。没有一个人是与生俱来拥有各种知识的,都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。存养天理一样是因为学习的缘故。天理呈现于人类的具体事物之中,所以人类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具体事物的运行规律。只有博学之人,才可以属“文”,只有“博学于文”才会真心真意来“约礼”。“精研”与“专一”是走向博学的唯一道路。
转自——中国人力资源网
版权所有:重庆市众业人力资源 备案号:渝ICP备15011592号-1